English

侨乡涌动拥军潮

——福建省泉州市“双拥”工作纪实
2001-01-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

“人逢佳节倍思亲。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即将到来之际,600多万泉州人民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与祝福。”1月8日一早,福建省泉州市委书记刘德章、市长施永康带着拥军优属慰问团,来到扬子山某部连队驻地看望子弟兵,送去慰问金,并现场决定拨款5万元解决该连队电脑配备。同一天,该市的五个慰问团分头前往各山区、海岛基层部队驻地慰问。所到之处,所到之时,无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开放不忘国防,致富更需拥军”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南沿海著名侨乡。岁月沧桑,曾几何时,这里曾是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军民一家,谱写了多少拥军爱民的动人故事。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市场经济大潮在这块热土上风起云涌。然而“开放不忘国防,致富更需拥军”,泉州湾畔军民鱼水之情丝毫未改,而且与日俱增。泉州也因此成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四连冠”以及辖区内拥有泉州、晋江、石狮三个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唯一城市。

泉州曾涌现出受到毛泽东同志亲切接见的全国支前模范洪建才、洪祖堤,被朱德同志誉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战斗英雄安业民。改革开放后,泉州从过去的“海防前线”一跃而成为闽南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位居福建省首位。群众富裕了,生活提高了,观念改变了,但拥军典型依旧不断涌现。

在晋江市深沪镇运伙村长城汽车修理厂的门前,十六年来一直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修理军车,一律免费”。个体修车户许解放十多年如一日,自愿义务修理军车,对军车实行优先修理、优先保障用料、优先上路服务的“三优先”,累计修理军车1000多辆次,为部队节省经费数十万元。

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王山井,在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下,经过艰苦创业,办起了惠安县崇武友志石材有限公司。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在泉州市组织开展的“爱心献功臣行动”中主动捐资20万元。

“无论是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双拥工作都是泉州的一大特色,更是最大的政治优势。”泉州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一直把支持部队建设,列入每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中,相继把支持部队的基础设施、训练设施、文化设施、“菜篮子”工程等“四项”建设,纳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解决。三年多来,泉州市仅支持部队“四项”建设的投入就达1亿多元,为部队修建较高等级道路46条,总长76公里;新建或完善永久性训练设施39处,征地427亩;建立拥军书库167个,赠书22万册;扶持“菜篮子”建设近千万元,新划拨土地193亩。

泉州市近年来还加大了支前保障的力度。近三年来各部队在泉进行较大规模的演练就达二十多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是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演习任务的胜利完成。“说得少、干得好、讲落实”这三句话成了广大官兵对泉州拥军最中肯的评价。

“把侨乡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

“双拥”是侨乡泉州的一个优良传统,更可贵的是,这里并没有在保持传统上按部就班,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紧随形势的变化,以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全方位做好“双拥”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思路。

在勇于创新的推动下,泉州市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创造了许多“双拥”工作的先进经验。石狮市在全国率先实行有偿转移和鼓励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办法,得到了福建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的充分肯定与推广。南安市率先作出了“军嫂无下岗”的承诺,石狮市第一个实行给予待岗军嫂生活补助每月180元,在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优抚自然增长机制标准全省最高,自1998年实行以来,现已普遍翻了一番,平均高出省定标准81%。

面对地方高涨的拥军热潮,驻泉部队“把侨乡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在完成教育训练、战备值勤等任务的同时,全力支持侨乡的两个文明建设,成为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经济建设的坚强后盾、抢险救灾的重要力量、精神文明建设的榜样和示范。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驻泉部队参加和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92项,投入劳动力18万多工日,动用各类车辆机械1.5万台次,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建设190项,帮助驻地植树13.4万多株。特别是参加抢险救灾359起,抢救遇险群众291人,扑灭火灾2742起。

与此同时,驻泉部队还把军民共建活动作为参加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共建的形式上有发展,由过去的厂队、校队挂钩,发展到现在的结对共建、片区联建、携手创建等形式;在共建内容上有深化,由过去的相互走访,发展到现在的“三方四共”,共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军民鱼水之情不断加深与升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